道衍连忙拍马屁说道,“殿下深谋远虑,臣等远不及。”
夏原吉也会意,连忙说道,“是臣短见了,望殿下宽恕。”
朱允熥则直接说道,“行了,还是想着给事情办好。眼看着船队就该回来了,宗室勋贵、文武百官,也都该知道这些事了。想好法子应对,这更要紧。”
事情也就是这么回事,这对于朱允熥来说才是最要紧的。其他的奉承或者说好话,这些显然没有那么重要,他需要的是能够踏踏实实办事的人。
道衍和夏原吉,这就算是朱允熥手里头最亲近的能臣。这两位殿阁大学士,也在某些个领域也确确实实就是有着非常出色的能力。
船队实际上已经回来了,只是现在还没有靠在太仓港,很多的消息也就是朱允熥这个皇太孙等人知道,暂时自然也就掀不起太多的波澜。
只是接下来就难说了,说不定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会让无数人趋之若鹜。
说到底就是接下来会有很多的大事,好处实在是太大了,利益就会动人心。
船队即将回到大明,这一次的收获等等大家也都会知道。朱允熥非常清楚,到时候就会有非常多的人会因为这些利益躁动起来了。
真到了那时候,自然也就意味着就算是有着一些皇权的压力,很多人也都会努力的去尝试一番。
毕竟风险虽然比较大,可是如果能够得到足够多的回报,那就足够了。
接下来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朱允熥非常清楚这些,接下来也会有很多的考验。
说不定还会有着一些斗争、一些妥协,甚至会掀起一些大案。
这也没什么好怀疑的,只要看到了那些回报,洪武皇帝带来的压迫感,或者是法度上的一些约束,对于一些人来说也根本就不算什么了。
抱着侥幸心理的人可不会少,铤而走险的人更多,这一点朱允熥自然也非常清楚。
市舶司、海贸的事情还需要继续安排才行,还有很多的事情要继续做好才行。
这桩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办好的,朱允熥接下来还要持续的努力,这样才能够将一些事情给做好。
他接下来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处理,说到底就是政事实在是太多了。比如说吏部的一些事情,朱允熥现在也是需要好好的对接下来的考评进行一些审批。
按照大明的一些要求,考察制度分为外察与京察。
外察是对地方官的考察,又分为朝觐考察和巡察两种形式。朝觐考察是在地方官进京朝觐的同时进行考察,一般是三年一次。
在考察制度之外还有考满制度,这就是对官吏任期届满进行的考核,在官吏九年任期中,分别在满三年、满六年和满九年进行一次考核。
四品及以上官吏由皇帝亲自对官员的述职报告进行裁定;五品及以下官吏由吏部会同督察院及各部门共同进行,先由各部门长官对属吏进行考核并将考核评语及相关材料报送吏部和督察院,吏部和督察院确定考察结果上报皇帝批准。
现在的朱允熥要做的事情,自然也就是对四品官及以上的官员们进行考评。当然这是针对文官,武将那边还是由五军都督府来处理,暂时还是不用特别担心。
朱允熥现在是真的非常忙,尤其是老朱现在只是专心带孩子,政事现在基本上都是压在朱允熥的身上了,那自然也就需要踏踏实实的将这些事情处理好。
勤政,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也是一个皇储必须要做的事情。作为未来的大明皇帝,尤其是一个有抱负的皇储,勤政自然也就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了。
朱允熥自然是喜欢安逸舒适的生活,可是这时候也是根本就闲不住。
“刑部尚书的事情也是该早点定下来了,拖下去没有什么好处。”朱允熥看向张福生,说道,“让人准备一下,先将刑部这些天的卷宗送来。”
张福生这时候也只能是踏踏实实的去做好传旨的任务,他当然也知道刑部的事情就是这些天太孙殿下时刻记挂在心里的大事。
六部尚书不能有空缺,这一切自然也就是为年底的大事做些提前的准备。
这些可都是一些无比正经的大事,张福生这样的心腹更是清楚这时候该做些什么,他肯定不希望别人给太孙添乱。
仔细的看着一些卷宗,认真的思索着,时不时的将一些官员叫过来问话,朱允熥现在是真的非常忙碌,他也确实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心力交瘁啊,这些事情以后也折磨人。”朱允熥揉着眉心,还是藏不住的疲惫,“以后该分权的时候要分权,要不然得累死。”
这绝对不是在夸张,而是朱允熥的真实想法,他非常清楚每天都在忙着政事多么劳神费神。
他也确实不希望勋贵或者是文官集团一家独大,可是成为一个所谓的‘独夫’,这也不是朱允熥的追求。
说到底就是朱允熥努力的想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明君,也希望能够做出一些好事。可是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是全凭皇帝的旨意,以后说不定会有一些动乱。
毕竟历史上大明的一些皇帝当中,也有不少的看似比较荒唐的。
天都已经黑了,可是放在案头的奏章还有不少,有些还是要抓紧处理。
事情确实比较多,慢慢的处置好就行,该抓紧的肯定是要抓紧。
回到东宫的朱允熥直接选择休息,早睡早起是非常重要的。抓紧时间休息,明天还有早朝呢。
这就永远都闲不下来,在明朝当官会非常累。可是作为勤政的皇帝、理政的皇储,实际上也是更累。
没有一个好身板,那真的扛不住!(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