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孝章从小立志当一个好校长,带领自己的学校,冲出z市、走向全国。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郝孝章努力学习,过目即忘,勤勤恳恳,上课打呼,毕业之后,毛遂自荐,屡战屡败,从不气馁,最后终于凭借满腔热血真诚、家里无与伦比的人脉关系和钞能力,打动无数人,成功当上72中校长。
十分之励志。
72中,z市最辣鸡中学,没有之一。
去年高考,72中一本上线1人,二本上线11人。
如此成绩令郝孝章泪流满面不是伤心,而是感动72中一本上线人数破纪录了有木有
“真是太令人感动了老师们,大家一起加油吧我们能培养出一个一本,就能培养出第二个、第三个光明的未来就在前方,让我们继续朝着制霸全国中学这个伟大的目标前进吧”
郝孝章说得激情澎湃,底下的老师们却如霜打的茄子般蔫蔫哒哒。
“校长,李晓旭不是我们培养出来的,是你重金挖过来的。”一个老师垂头丧气地揭穿真相。
“挖角前一中前十,摸分稳上清北的”现在只比一本线高一分。另一个老师紧随其后再揭一层现实。
“去年挖了25个,只有这一个出了头,糟蹋啊”还有一个老师痛心疾首。
糟蹋的是什么,在场所有人心知肚明,除了郝孝章。
“钱不是问题”郝孝章浑不在意地挥挥手,“这些都是必要的投资,想要出人头地,不砸钱怎么能行好马配好鞍,好农配好苗,你们都是最好的园丁,这我知道,你们只是缺少优质小白菜而已,别怕5的成功率是低了点,今年我们挖100个”郝孝章握拳竖在胸前,斗志昂扬,雄心勃勃。
台下众老师齐齐变了脸色
“是4”
“校长求你别嚯嚯人家好学生,人家十年寒窗不容易”
“我们真不是好园丁当条咸鱼也没啥不好”别给大家戴高帽子了,臊得慌大家来72中,真没什么伟大目标,都是为了朴实无华的五倍薪酬还能摸鱼混日子而已
“我们72中也算第一”虽然是倒数的,“好歹也是个第一不
是说出去也挺响当当的嘛”
众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着,听得郝孝章热泪盈眶
太感动了
为了他,老师们竟然违心地自我贬低、自暴自弃,还放弃了一个老师最崇高而伟大的理想桃李满天下这是什么这就是爱啊
啊老师们如此深情厚谊,他怎能辜负,怎忍心辜负
决定了挖200个
“我隔壁偷菜去,中午庆功宴不用等我”
隔壁的菜好偷吗
一点都不好
隔壁精心挑选的小白菜,日日浇水,不时施肥,隔三差五还得拔草除虫,注意赶飞外来麻雀不让带歪,辛辛苦苦盯了两年,眼见着丰收在即,忽然蹦出个辣鸡菜农来偷菜,是泥人都要发火了
“滚”
简单的一个字,是隔壁校长秉承君子动口不动手原则的最后的教养。
“小气鬼,不就几颗小白菜嘛”郝孝章气呼呼的,隔壁偷不成,他就去隔壁的隔壁,全市大大小小一百多所中学,他就不信偷不到200颗白菜
还真偷不到。
世界就是一个圈,“一中前十跳槽72中后高考仅比一本多一分”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到处飞,短短几天内就传遍所有中学,为72中误人子弟的名声添砖加瓦,盖起令人望而却步的高墙。
本来还为钞能力动心的某些家长退缩了,毕竟,会为钱出卖自己孩子前途的家长还是极少数的,大多数的家长还是爱孩子的。
但是,锲而不舍是郝孝章最大的优点,所以,哪怕吃了无数闭门羹,郝孝章依旧孜孜不倦地偷着小白菜。哪怕成绩不如人意,哪怕所有老师劝阻,他也从没想过放弃。
这一偷,就偷到了高考前一百天。
这天,翻花名册寻找小白菜的郝孝章迎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礼物多年不见的初中同学郑迟,外卖来了一颗鲜嫩可口的小白菜。
真是,来就来,还带什么礼物
郝孝章轻咳一声“我们72中不是随随便便什么学生都收的。”身为一校之长,要矜持点,不能一看到小白菜就扑上去,多没见过世面
“不过看在老同学的份上,我就破例一次,这里有份
高一试卷,你先做做,让我看看你的水平。”
试卷嘛,总是要做滴,人嘛,总是要招滴,成绩嘛,那是走走过场不用放在心上滴。
棠越说“不是高一,是高三。”
郝孝章有些讶异地望着棠越“你几岁”难不成娃娃脸
“15。”
15岁一般15岁应该上初三或者高一才对。
“几岁开始上学”郝孝章问。
“7岁。”
“跳过级”
“没。”
“上次期末考年级第几”
“倒数第一。”嗯,上次没进文渊堂前的最后一次期末考试,因为跟许银瓶赌气的缘故,李理故意避开所有正确答案,考了个倒数第一。
“那你不是开玩笑嘛别好高骛远,老老实实上高一,先把基础打好,其他的不着急。”
棠越微笑“郝校长,虽然我成绩倒数、旷课一年,但我请了家教帮我补习功课,一直很努力地跟上学习进度,请你给我个机会,让我试试吧。”
“好校长,你相信她,她不会让你失望的我可以跟你保证”
郑迟也在一旁帮腔,郝孝章拗不过,只得同意“高三的老师昨天刚出了套试卷,打算明天小考,你做做看,能及格就让你读高三。”
这套试卷难度不大,但对于没上过高中的人来说,也是一只足够强大的拦路虎,郝孝章心里十分不看好棠越,琢磨着考试完后该怎么说才不那么伤孩子敏感又脆弱的心年少轻狂,总想着令大人大吃一惊刮目相看纳头就拜中二病,谁都有过,理解理解。
语数外文综四份卷子发下来,棠越扫了一眼题目,提笔埋头刷刷刷地写起来。
郝郑二人不做打扰,让出场地,拖了两把椅子坐在门口小声聊起天来。
老同学十几年没见,难免生疏客套,但郝郑二人,一个脑回路清奇,一个老记者经验多,几个来回下来,慢慢就找回了熟稔,聊得热火朝天,一时间忘了身在何方。
还是棠越的呼喊唤醒了他们
“郝校长,我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