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zjssz.cn
字:
关灯 护眼
文者聚集书库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403章 涿鹿区试点和卫所改制
推荐阅读:

第403章 涿鹿区试点和卫所改制

所以他们纷纷举荐能臣干吏,去往涿鹿区任官。

最终,涿鹿区的区长,被任命文震孟担任。这个区长的级别被定为正六品,文震孟以翰林院正六品侍讲身份,兼任涿鹿区区长。相当于以前的涿州知州,级别降了半品。

区长之下设副区长,级别被定为从六品,相当于以前的涿州同知,级别没有变化。

这个职位,被朱由检任命翰林院从六品修撰刘理顺兼任。同时刘理顺还兼任政务署署长,负责涿鹿区政务。

廷尉署署长,由翰林院正七品编修史可法兼任。他在考取进士科的同时,还考取了明法科,对司法事务有一定了解。

这三人都还在翰林院任职,涿鹿区的职位是兼职。方便他们以储相的身份,推进涿鹿区改制。

三人还加入了礼法研究中心,研究重制礼乐。

可以说皇帝对他们寄予厚望,为将来全国改制做准备。

卫尉署署长,由李若琏担任。此人是这一科的武进士,父亲还担任过锦衣卫百户。被朱由检授予从七品少校尉,署理涿鹿区卫尉署署长。

主持这一科武举会试的陈仁锡,也被授予正六品护军大校,担任涿鹿守备区护军。

涿鹿守备营的军职,则是从涿鹿三卫的世官和军士中,选择有能力的担任。

涿鹿区三署下属的官吏,有的是从京城三城区选调,有的是这一科的进士或副榜,或者愿意做吏员的秀才。

刘宗周被任命兼任顺天府治中,专门负责涿鹿区,筹建涿鹿区谘议会。

可以说,朱由检把涿鹿区的大权,尽皆放给了他们。看看他们能做成什么样,能不能摸索出新制度,作为治理天下的范本。

这让刘宗周很是紧张,知道涿鹿区改制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关乎重制礼乐。

这是他押上名声甚至性命要做的事,由不得他不慎重。

因此,他这几个月,不断在京城和涿鹿区之间往返,甚至把自己的弟子陈洪绶、黄宗羲等人,都派去涿鹿区盯着。

涿鹿区发生的大小事,都会通过驿道,快速送到他案前。

陈洪绶是他的学生,非常擅长书画,但如今只是生员。他不怎么愿意当吏员,刘宗周给了他个涿鹿区资政的身份,作为耳目帮自己盯着那边。

黄宗羲则是在除服后,又来到了京城,在京城太学学习。

他在祖父黄曰中的教导下,不说放弃了仇恨,情绪却平和了许多。

刘宗周对他的变化感到满意,时常派他去涿鹿区,帮自己考察那里。

黄宗羲对此颇感兴趣,写了很多有关涿鹿区改制的文章,发表在报纸上面。

这让涿鹿区的事情更受关注,吸引了很多人注意。

尤其是京城各大学堂的大学生,没有课程的时候,最喜欢讨论这件事。

张溥敏锐地认识到涿鹿区的潜力,请示皇帝之后,在《明报》上开设了涿鹿区专版,邀请士子讨论。

这些士子提出了各种设想,其中颇有一些被采纳,甚至被文震孟邀请,让他们去涿鹿区做调研。

顾绛、也就是后世有名的顾炎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邀请去涿鹿区。

他今年只有十六岁,但是在两年前的时候,就考上了秀才。因此得以有资格,参加各大学堂联合考试。

在经过初试、复试之后,他和同窗归庄,都考进师范学堂。如今在孙奇逢门下,学习为人师表。

和他一样的还有不少,方以智、朱之瑜等人,也是同样选择——

孙奇逢再怎么说也是举人,能够在学业上指导他们。

选择其它学堂的很少,也就傅青主这样的秀才对医药颇有兴趣,选择考取太医院医药学堂。

内府监工商学堂、少府寺文思学堂选择的人最少,甚至都没有招满生员。

很多秀才宁愿去海军学堂从军,都不愿去当工匠。

顾炎武来到京城后,遇到了很多同道。因为当今皇帝登极后风气的开放,京城出现了很多新事物。他和归庄的“归奇顾怪”,在京城也算不上什么。

甚至他和归庄还因为文章写得好,在报纸上如鱼得水。

这次,他就因为一篇有关涿鹿区改制的文章,在黄宗羲提议下,被文震孟邀请去涿鹿区做调研。

顾炎武来到涿鹿区后,对涿鹿三卫的改制,有了很深体会。回去后就写了一篇《军制论》,认为“法不变,不可以救今已”,甚至公然说出“高皇帝之法亡矣”,建议把不能胜任的卫所军人田地收回,以新兵补之,尽复国初二百万之兵。

这在士人中引起了广泛讨论,更多的人关注卫所改制,提出各种建议。

在各种建议中,卫所出身的士人发现,还是皇帝的政策更好点。至少没有直接剥夺他们的世官和田地,只是清查了一遍,把有问题的派去海外。只有罪大恶极的,才可能被剥夺世官。

这让很多人向自己家里写信,让父祖上疏支持皇帝的政策,把以前做的错事收尾,甚至主动献出多侵占的土地。

还有人羡慕海外的爵位,向父祖提议迁往海外,自己开辟领地。

可以说,卫所改制这件事,在报纸讨论之中,逐渐成为公论。

所有人都知道卫所制度要改,但是具体怎么改,还有很多争议。

为了能发出更大的声音,一些卫所出身的士子,组织筹建了《卫报》,在锦衣卫认可和支持下,专门讨论卫所和军事。

这份报纸甚至得到了一些勋贵的支持,他们之前不说话,是担心被皇帝立刻发配去海外。但他们还有很多亲族,也在卫所里面当世官。

眼看卫所改制已经成为士林中的公论,这些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开始在报纸上发出声音。

可以说,在皇帝利用报纸掀起舆论,清查光禄寺弊案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报纸的重要性,开始在这个行业发力。

报纸的种类越来越多,发行量也越来越大。他们大多选择使用铅版印刷,让工部和少府寺的匠官,收到了很多专利费。

这让工部的官员和少府寺的工匠动力更足,在完善蜡版和泥版翻铸铅版印刷后,又摸索纸型翻铸铅版印刷。

整个印刷行业,在沿着朱由检指出的方向发展。(本章完)

推荐阅读: